展览回顾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时间:2013-6-9 21:05:47  作者:山东省油画学会  来源:山东省油画学会  查看:1514  评论:0

    赵文华“归途——油画艺术展”于2013615日下午4:30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参观者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参加的来宾有画家的同仁好友、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在京的艺术机构﹑各省市艺术团体及个人送上了祝福和贺电。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陶咏白,刘晓纯,孔新苗,徐虹,王端廷,吴鸿,杨卫,高岭,君等,在开幕前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有关赵文华学术思想的专题研讨和深入交流,画展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近年内少见的、高质量、认真投入且具有独立思考的好作品。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和尚扬先生对赵文华的人品、画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赵文华未来的艺术道路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在高校执教多年的主力教授赵文华的学生以及同行从远地专程赶来参观赵文华的画展,更让人感动的是,其中有的学生激动不已当场落泪,近些天有些艺术家已颇具感慨的在微博,博客及微信中展开广泛交流,认为赵文华以“归途”为主题的作品展比较清晰的诠释了艺术家创作的心路轨迹,并融入了一种“天人合一”穿越时空的视觉图像,为我们呈现了一份多维度﹑多视角的艺术盛宴。通过这次展览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与社会问题的重新思考。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张祖英先生和赵文华与参观的青年学子在一起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赵文华与著名油画家张祖英先生在展厅亲切交谈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2013615630著名油画家赵文华《归途》大型油画作品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集聚了赵文华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的精品之作,为我们深入了解赵文华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多层次的视角。本次参展作品40余件,这些作品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是首次集中展示,其中《城市影像》、《宽景》、《天桥》三个系列作品将带给观者一种理想主义的超然境界。
  赵文华在多年的油画创作中,艺术与思想交集,形式与精神同行。贾方舟先生评析:“赵文华的作品不是对现实、对人生的直观表达,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去揭示时代的变迁在人的心灵中留下的阴影。所以这是一种更具精神性的表达。这个世界正处在一种巨大的不安之中,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力量,使这个现存世界处于坍塌、倾倒、断裂、颠覆、错置的乱象之中……所有这些被视觉化的令人不安的都市景象,实际上都是潜伏在现代人心底的‘精神图像’。
  吴厚斌先生这样解读:“赵文华在作品中虚拟的构成虚拟的瞬间,以模糊而精准的内在逻辑陈述着当代人赖以生存的城市空间。城市以其理性的设计剥离开人与自然的距离;城市以其荒谬的运做异化着本应更美好的人类社会。画家感慨于病态城市中的病态人类,在浑噩生息与寂灭飘渺中早已悖离于人类理性的美好希翼。喧嚣而冰冷的城市,热情而麻木的人们,轮番登场的戏仍在上演,无法消解的城市之梦仍在继续。吉尔格楞先生感言到:“在文华的作品中告诉我们,今天的人们在人类前所未有的辉煌巨变中被彻底扭曲,就象在高温中的玻璃料器被任意吹拉成古怪形状又被粗暴打碎随意堆积在一起,迫使任何一个城市的参与者都不能不在慌惑焦躁和不安中去重新调整对生存空间的认识。
  赵文华自己却说:“我在画中铺设了一架通向远方的天桥,像诺亚方舟一样,试图为明天的归途创造一个新的神话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素描14》2013年’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素描16》2013年’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素描19》2013年’ 
 

精 神 图 像 的 视 觉 呈 现

  ——赵文华近作解析 

  贾 方 舟 

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能够敏锐地感知他所处的时代,并且在他的艺术中做出回应。在整个人类群体中,艺术家是对他的生存环境反应最为敏锐的族群。虽然艺术家作为个体的人,其反应是极其个人化的,但也唯其如此,它才构成一种真实而独特的表述。
  当我们面对赵文华近年的作品《城市影像》、《宽景》、《天桥》系列作品时,我们深感他对城市不无忧患的阐释是紧扣着时代变迁的大命题。都市化进程无疑是今日中国最具特征的现象。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像现在这样无边际地扩张,无节制地漫延。从小县城到大都市无不如此,城市周边的村落一个个被吞噬、消化,土地被一块块切割、侵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形成廉价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劳动阶层。极具破坏性的“拆迁”和“改造”使一个城市原有的面貌一片片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历史的遗存愈益成为难以寻觅的蛛丝马迹。与都市化同时而来的是五光十色的商业街区的兴起和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到处的物欲横流、利欲熏心;到处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所有这一切,都给赵文华以深深的触动。他目睹着眼前这一幕幕光怪陆离的变化,感到陌生、虚幻、无奈、痛惜、焦虑……错综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十几年下来,同一主题的作品以三个系列的不同形式连续画了近百余幅还不肯罢手。
  在赵文华的眼里,无节制膨胀着的城市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存在,它变得支离破碎。历史、现实无序地杂陈,时间、空间莫名地交错,眼前的一切变得虚幻莫测。赵文华意识到,他所处的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异是深刻的、不能无视的、有必要加以反省的。因为我们不能不追问:“都市化”进程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失掉的又是什么?美国一个哲学家诺尔曼·布朗曾说:“人类今天仍然在继续创造历史,却不曾自觉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自己的不幸福不快乐才能终止。事实上,人类今天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使自己更加不幸福不快乐,并且还把这种不幸福不快乐称之为进步”。赵文华在他的作品中所展开的正是这种看似进步的“人类的所作所为”给人的心灵上带来的阴影和生存的隐忧。
  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大工业文明以后,这种隐忧就一直潜伏在人的精神深处。而这种隐忧正是来自于对他们生存环境的不安与焦虑,对生存现实的虚幻感和逃避心理。一位华裔德国学者把这种精神不安的原因归纳为人的“三重疏离”: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及人与上帝的疏离。正是这“三重疏离”使现代人处于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这种“可怕的疏离”所带来的不安与恐惧,成为海德格尔、萨特、亚斯贝尔斯的研究课题,也成为心理医生难以对付的病症。被都市化的现代人生活在自己“产品”的包围之中,生活在水泥森林的冰冷之中,越来越远离自然;都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隔膜;而与上帝的疏离.更使现代人失去了精神的避难之所。尼采曾为此痛苦万分,他在宣告“上帝死了”的同时,也指出了其“死因”:是“我们杀了上帝,我们是他的谋杀者”。这“死因”多么令人胆战心惊!他还暗喻上帝死后人所遭遇到的精神困境:“太阳已经被消灭了,夜已降临,天愈来愈黑,我们在无尽的虚无中犯错。地球松脱了太阳.我们被剥除了所有坚固的支撑,我们前扑后跌,步履踉跄”。这位极度敏感的哲人也许将现代人的精神问题过分地夸大了,但问题的存在却无疑是一个事实。
  在《城市影像》、《宽景》和《天桥》中我们不正是有这样类似的感觉吗?这个世界正处在一种巨大的不安之中,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力量,使这个现存世界处于坍塌、倾倒、断裂、颠覆、错置的乱象之中……所有这些被视觉化的令人不安的都市景象,实际上都是潜伏在现代人心底的“精神图像”。而这一“精神图像”,正是来自人类的一种不期然的悲剧意识,正是如尼采所说的“地球松脱了太阳.我们被剥除了所有坚固的支撑”的灾难性预感。
  福柯认为,在一个非人格化的陌生的都市空间里,人们的交往已经丧失了传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纽带,而按照一种新的规则进行。这种新规则,不再是寻找共同的历史根源感,而是取决于多元复杂的公共空间。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实际上就是一个都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一个“熟人社会”走进了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从而失去了“共同的历史根源感”,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所构成的都市社会,如原先那样在文化上的自然延续已不存在,必须摆脱自然的血缘、地缘关系,进入都市这个陌生的公共空间,在这个人造的公共空间中建构新的关系网络,而由此产生的飘忽不定的虚幻感、持久的精神压力和逃避心理,都在赵文华的作品中得到回应。
  赵文华的新作延续了他在90年代的探索,那时的他,更倾心于对历史时空的宏大叙事,在回望神秘的远古文化、追索人类的历史踪迹中呈现对苍茫深邃的时空的敬畏与沉思。而《城市影像》、《宽景》、《天桥》则是把他从历史时空拉回到现实人生,但不是对现实、对人生的直观表达,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去揭示时代的变迁在人的心灵中留下的阴影。所以这是一种更具精神性的表达。他让我们联想到西方近些年所拍的那些未曾发生过却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的灾难片,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绝非凭空杜撰,它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的担忧,对人类无度挥霍自然资源的自我反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赵文华对这一主题的持久关注愈益显示出其作品精神价值。

 

 

关于“城市”—赵文华《城市影像》系列解读

吴厚斌

城市,这是一个社会进化概念,相对于更为广阔的农田牧场,这里集聚着更密集的人群,尤其电子文明的信息时代,城市就更具有了人类诸多方面的立体诉求,并常常显现一种悖论色彩。相对于城市里的人们,这里十分精彩也十分无奈。它既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集散地,又是一个异化人格情感的巨大机器,为了拥有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源,人们对其向往之,并努力介入融入,在沉醉其高标准享受的同时,作为成本,也将人们精神层面一些美好的潜质一并丧失了。
  作为画家的赵文华先生,在《陶与瓷》系列作品中,从地下文化中的洞穴入手,以陶器瓷器为媒介,表述着远古文明的狞励与淡泊,其久远的历史沧桑,记录着人类生存的艰辛历程和精神追求的漫长轨迹。当对历史的审视与不断发问继续进行的时候,画家很自然的将视角从地下转向地上,将视线从远古拉向当代,《城市影像》系列便是这审视的继续和历史的继续,是以图像视角探求当代人们生存状态的系列力作。
  城市,使人们远离古朴的自然;城市,用混凝土架构着人们的心理距离;城市的交通快捷方便——被堵的车辆却数小时仅仅行使数公里!城市的交往是频繁的——而同一楼梯口的人们却如陌生人一样沉默封闭。城市美好得色彩缤纷,物欲的海洋热闹得每天都是节日,却惟独没有宁静的天空没有未被污染的水和空气,也没有淡泊的心态独处自省,而历炼于其中的人们更是常常将灵魂也消解在烦杂的纷争里……。要陈述城市与城市人们的存在现实非本文之可为,赵文华也知其悖论色彩的现实并非文字逻辑可给出证解,面对纷繁的现实,其丰富性远非地下的陶土瓷器可比,或许用影像进行传达比之文字逻辑有望做到内在的把握。在无定式的混沌中,在不清晰的模糊中,却可能呈现出关于城市的诸多神秘!为了表述这无以言说的情愫,为了图说这无法描绘的情境逻辑,文华做了极大的付出和多向度的努力:
  为了把握现实的真实,为了准确表达现实的秩序,文华回避了所谓客观再现的表达方式,如果直接描绘眼中的世界,纷乱中将无法确证表象背后的意味,停于表象将使语言贫乏甚至失语。为了以形象语言揭示城市的秘密,文华对形象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物化的城市以城市的碎片组构,精神的扭曲与缺失以幻化的人物创构出模糊的多义性。记载着人类文明史的城市虽以失去自然为代价,但时序与空间的错置却带给人们穿越时空的神奇!其主角人类采用皮影戏的形象构成,这城市碎片与人类及其替代形象之间共同组构起一幅幅略带荒诞的画面,虚拟的构成虚拟的瞬间,以模糊而精准的内在逻辑陈述着当代人赖以生存的城市空间。这里冷漠而昏暗,平面形象拥塞于三维世界的各个界面,人的形象如影子般重复展现,匆匆往复的过客,逃离时序也逃离了距离。
  被肢解的城市符号时时在画中呈现,历史的人物形象也偶尔穿行于当代空间,时空的错位恰恰整合了关于城市的矛盾观念。尖尖的屋顶、窄长的街面、游走中的傀儡、飞升的神灵、坚实破损的历史片断,躯壳充斥着的是真正的梦幻和空虚!
  为了表述这一切无法以文字复述的场景,在油画技术上,文华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性实践:以中国画般的单纯墨色替换着油彩的绚丽;以重新组织的平面构成弱化着三维的物理空间;具象的元素在抽象的框架中闪烁;硬边的形象在黑白的虚幻中更生寂灭;强化了黑白弱化了冷暖,这一切技术处理很易使画面琐碎而概念,文华自然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设计中的理性皈依于直觉涂抹中的判断,松动的笔触、流淌的松节油既丰富着构成也协调着画面,用笔用油的爽利集结着画家传统的造型功力,而不时的阴刻勾划和写意泼墨般的笔意,又透露出一份中国文人的画面修养和审美情趣。
  文华用画笔在解读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关注着人们的灵魂在何处栖息,人文景观水泥筑件封闭着与自然的联系,人们创造着文化,文化又毫不客气的将人们封闭。物欲在丰富中横流,精神在萎靡中窒息!扭曲的灵魂异化的情感如魔幻般纠缠着人们的心智,城市之功绩城市之罪错实难定论,唯可感知的是看不见蓝天与星空的世界令人压抑!
  解读城市困难,解读画作更加困难,语言能表达的自不是画的初衷更不是画的目的。解读城市解读画作都渴望清晰,而城市的丰富无序与画作的模糊现实都使解读停于浅表,其内在情感符号背后的深刻意味却时常在逻辑表述中逃离。
  我们不满于城市我们批判于城市,而城市依旧我们依旧。城市以其理性的设计剥离开人与自然的距离;城市以其荒谬的运做异化着本应更美好的人类社会。画家感慨于病态城市中的病态人类,在浑噩生息与寂灭飘渺中早已悖离于人类理性的美好希翼。喧嚣而冰冷的城市,热情而麻木的人们,轮番登场的戏仍在上演,无法消解的城市之梦仍在继续。画家也许仅能把这困惑中的感悟倾于笔底,未来的城市载着未来的人们将走向何方,对于我们生存于现实的人们或许将是无解的秘密。

                                                                            2005126日于呼伦贝尔 

 

归 
 

人从出生就开始步入生命尽头的归途,无论人的一生怎样辉煌抑或平庸,我们都是过客,最终均要化归乌有。其实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世界观中就有了宿命论的学说,生命是有定数的,但生命的过程是在不同文化、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精神世界里行走,大地供给我们水和空气,无私的养育着各个物种,"天人合一"该是这美好和谐景象的最好诠释,我们在这旅途中创造着万千世界,人类奥秘的精神世界里闪烁着奇异之光,映照在宇宙间。似乎我们从久远的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的想象中就插上了翅膀,如果先人能穿越时空来到现在,会看到那时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今天,随着我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疯狂的资源掠夺,使这曾经美好的星球正遭受着空前的破坏,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在吞噬她!当我在仰望伟大的创造时总夹裹着一个杞人忧天的心虑,如果这物质生命也有宿命、也会终结的话,人类还能创造出一个赖以生存的星球吗?
  《城市影像》,《宽景》,《天桥》系列作品即是在这样的诘问中编造了一个归途中的故事,高更曾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我回答不了。但我在画中铺设了一架通向远方的"天桥”,像诺亚方舟一样,试图为明天的归途创造一个新的神话。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天桥8》360x180cm2012年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天桥9》300x150cm2012年
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天桥10》300x150cm2012年      
                                                                       

相关评论
评论者:      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Copyright © 2012 山东省油画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